News

专业建设

2021级矿山智能开采技术专业(高职扩招专项)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矿山智能开采技术

专业代码:4206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的群体。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年,弹性学制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42

 

金属与非金属矿类

4206

有色金属采选业

09

非金属矿采

选业

10

 

采矿工程技术人员

(2-02-03-02)

采矿生产工艺设计

组织、调度

采矿技术指导

二级建造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矿山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选业的采矿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采矿生产的设计、组织、调度和技术指导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

(3) 掌握运动生理常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掌握卫生保健和心理疏导的相关知识;

(4)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相关的工程制图、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岩石力学等的基本理论;掌握露天采剥、地下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5) 掌握工程爆破的原理、方法及在矿山的应用;

(6) 掌握井巷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在矿山的应用;

(7) 掌握常用采掘(剥)机械的基本功能和原理;

(8) 掌握矿井、采区及工作面通风方式、方法;

(9) 掌握矿山生产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10) 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知识。

3.能力

(1)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 具有矿山工程爆破孔网布置、装药起爆等现场施工能力;

(4) 具备简单的矿山测量和矿山地质工作能力;

(5) 具备常用矿山机械的维护和使用能力;

(6) 具有井巷掘进施工及施工组织能力;

(7) 具有矿床开采施工及施工组织能力;

(8) 具有矿山采掘(剥)生产设计能力;

(9) 具备矿井、采区及工作面通风系统维护、改造能力;

(10) 具备进行矿山安全检查与一般事故处置能力;

(11)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

采用集中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课程调整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类。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学习筑梦课程,共13

2.专业课

专业课程是指矿山爆破井巷设计与施工金属矿地下开采矿山企业管理井提升与运输、工程制图及CAD、矿山电工、矿井通风与防尘、矿山地质及测量、矿山安全技术,共10门。

3.专业实践课程

除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之外,为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拓展学生专业技能,适应学生岗位调整,适应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矿山爆破井巷设计与施工金属矿地下开采矿山企业管理井提升与运输、工程制图及CAD、矿山电工、矿井通风与防尘、矿山地质及测量、矿山安全技术等课程的实践课程。

七、学时与学分安排

每学年面授教学时间不少于320学时。专业实践类课程按周安排教学计划,每周按20学时计算。必修课每周学时不高于24学时。二三课堂安排的校内外实践课程以学分核定,计入总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取得课程相关证书、在与课程相关岗位工作时长或者曾经修过相关课程可冲抵学分的具体要求,按学校规定执行。

学时与学分安排详见附表2-附表3

八、教学进程与总体安排

具体教学进程与总体安排见附表1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6学分方可毕业。公共基础课总学分28.5学分,专业课48学分,专业实践课60.5学分。

十、其他说明

、附表

附表1教学活动周历表

项目

周数

学期

单元教学

课程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教育

考试

合计

8

10

0

0

随堂考

37

9

10

0

0

随堂考

8

10

0

0

随堂考

37

9

10

0

0

随堂考

9

10

0

0

随堂考

29.5

0

0

10

0.5

 

43

50

10

0.5

103.5

 


附表2:课程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编号

学分

授课方式

学 时 分  

单元教学

专用周

讲授

实训

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实践

其他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0000SZ101

4

集中

72

72

72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0000SZ102

4

集中

54

54

54

3

形势与政策

100000SZ103

2

集中

32

32

32

4

军事理论

100000TY104

1

分散

18

18

18

5

职业生涯规划

100000CS103

1

分散

18

18

18

6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0000XX101

2

分散

36

36

36

7

创新创业基础

100000CS102

2

分散

36

36

36

8

心理健康教育

100000CS105

2

分散

36

36

36

9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100000CS101

2

分散

36

36

36

10

体育1

100000TY101

2

分散

36

36

36

11

体育2

100000TY102

2

分散

36

36

36

12

体育3

100000TY103

2

分散

36

36

36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

100000CS104

2

分散

36

36

36

14

大学生安全教育

100000CS106

0.5

分散

6

6

6

16

*矿山爆破

420601YJ201

4.5

分散

80

80

20/4W

17

*工程制图及CAD

420601YJ202

4.5

分散

80

80

20/4W

18

*井巷设计与施工

420601YJ203

4.5

集中

80

80

20/4W

19

*矿山测量及地质

420601YJ204

4.5

集中

分散

20

60

80

20/1+3W

20

*矿山企业管理

420601YJ205

4.5

集中和分散

80

80

20/4W

21

*矿井通风与防尘

420601YJ206

4.5

集中和分散

80

80

20/4W

22

*矿山提升与运输

420601YJ207

4.5

集中和分散

80

80

20/4W

23

*金属矿地下开采

420601YJ208

6

集中和分散

100

100

20/5W

24

*矿山环境保护

420601YJ209

4.5

集中和分散

80

80

20/4W

25

*矿山安全技术

420601YJ210

5

集中和分散

100

100

20/5W

26

课程实践1

420601YJ301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27

课程实践2

420601YJ304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28

课程实践3

420601YJ305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29

课程实践4

420601YJ306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30

课程实践5

420601YJ307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31

毕业实习

420601YJ302

10

分散

200

200

20/10W

32

毕业教育

420601YJ303

0.5

集中

10

10

20/0.5W

合计

136

1248

1290

2538

608

560

396

398

380

210

备注:带*课程可以证代修、代考,进行学分置换。


附表3: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项  目

学   分

总学时

百分比

总学分

百分比

公共基础课

488

19%

28.5

21%

专业课

840

33%

47

35%

专业实践课

1210

48%

60.5

44%

合计

2538

100%

136

100%

集中教学

1026

40%

60

44%

分散教学

1512

60%

76

56%

合计

2538

100%

136

100%

附表4: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览表

姓名

专业委员会职务

工作单位

职称

于春梅

主任委员

吉林电子职信息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

戚文革

副主任

吉林电子职信息业技术学院

教授

李长权

委员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孙文武

委员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陈国山

委员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授

刘兴科

委员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刘洪学

委员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助理讲师